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的中國
來源:中國文化譯研網 作者:王文琪 張瀟尹 時間:2021-05-13 09:21
訪者按
近期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與翁鴻鳴進行了一次線上對話。聚焦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翁鴻鳴分享他的創作與翻譯經歷,介紹中國文化在印尼的傳播現狀,使我們進一步走進了當下印尼華人眼中實實在在的中國。

在旅行中思考印尼華人的身份認同
CCTSS:可否請您介紹一下您的工作近況?

翁鴻鳴(右一)在尼泊爾坨龍埡口
這本書今年1月已經出版了,最近我正在創作新書,內容主要是關于我對移民華裔群體身份的概念、身份沖突根源的思考,我想借助游記的形式來思考和討論我們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翻譯余華作品是最印象深刻的事
CCTSS:您最近有沒有做翻譯相關的工作?在從事翻譯的過程中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愿意分享嗎?

翁鴻鳴譯作:《兄弟》印尼文版
說到翻譯的故事,我很喜歡余華,也翻譯過他的幾部作品。我讀的第一本余華的作品是《兄弟》,從中體會到很多與我們印尼華人生活和文化相同的地方,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等我回到印尼,我立即與出版社聯系翻譯這本書,最終《兄弟》印尼文版獲到了出版社的支持得以出版?,F在如果說起關于中國的作品,我們想到的都是武俠小說一類,現代的作品特別少,從中文直接翻譯到印尼文的幾乎沒有,所以出版社都特別支持。

翁鴻鳴譯作:《活著》印尼文版
我還翻譯了余華的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北京國際書展曾與余華一起進行分享,在臺上互相交換了故事,還討論了關于華人身份的相關內容。我覺得這個非常深刻,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
CCTSS:您翻譯的余華的作品在印尼出版后讀者反饋如何?
翁鴻鳴:很多讀者說沒有感覺到是中文翻譯過來的書。我本人是一個作家,并不是單純地做翻譯工作。我翻譯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包括文化語境、故事背景與情節等,會謹慎選擇恰當的詞匯,所以翻譯過來很自然流暢。
用文學凝聚同感的力量
CCTSS:《許三觀賣血記》中提到了一些中國的歷史問題,您認為類似這樣的書是否適合翻譯到海外?

翁鴻鳴譯作:《許三觀賣血記》印尼文版
這樣的書是非常好的,可以立體地展現中國社會老百姓的生活,減少印尼老百姓對中國的很多誤解。印尼人會通過這些作品了解中國當下的變化,中國的發展和成就是中國人付出了很多辛苦努力換來的,印尼需要更多這樣的作品加深兩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許三觀賣血記》中講到了家庭,涉及到親情這一主題敘事。雖然兩國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中國人與印尼人一樣,家庭中也包含親情倫理關系,對家庭的愛和理解可以讓彼此的心更加靠近。
很多讀者說還從中了解到了中國歷史,也會想到印尼歷史。大家會覺得我們同樣經歷過一些政治波瀾,但我們都是老百姓,都在努力生存與生活。這樣的相通之處,會激發印尼人對中國的共情,不是同情而是共情,這種共情就是文學的力量。
中國流行文化在印尼
CCTSS:您怎么看待在印尼的青春文學流行趨勢?
CCTSS:除了剛才提到的網絡文學,哪些作者或者哪種類型的圖書會更受印尼讀者的青睞呢?
翁鴻鳴:據我了解,兒童文學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哪怕在疫情期間,也是比較受歡迎的,我們也翻譯了很多國外的兒童文學作品。至于從中國引進的圖書,前兩年關于網絡商務、中國經濟等主題的非常多,關于中國歷史的書也曾一度流行。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作品探討關于印尼華人的身份認同這一主題??偟膩碚f,關于中國歷史、文化的書比較多,而中國的愛情小說這一類相對較少。
CCTSS:平時您了解和關注在印尼播出的中國電視劇嗎?
翁鴻鳴: 自90年代初開始,來自中國的《流星花園》《白蛇傳》,還有《倚天屠龍記》等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開始在印尼電視臺上播出。印尼的潮流好像就是一直在變化,在中國電視劇流行之前是墨西哥的電視劇,中國潮流過了以后,又換了日本潮流,現在是韓國的。中國電視劇盛行的時候,書店里關于中國的圖書也非常多,特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這一類關于中國文化、歷史的名著。而現在中國圖書沒有那么多了,作品的翻譯出版主要來自中國的翻譯資助項目。
正面宣傳并不是指單一的宣傳語和報道,而是要落在實處。如果有更多中國文化相關的作品在印尼翻譯出版、中國優秀的電視節目在印尼播放,這樣的文化交流更有助于減少印尼人對中國的誤解,包括對印尼華人的誤解。因此,我覺得需要更多的中國文化交流活動與項目來強調印中兩國的歷史文化淵源,以及增進兩國人民交好的意愿。

- 上一篇:周大新、謝赫訪談錄:文學翻譯是譯者與作者的一次精神對話
- 下一篇:沒有了
滾動新聞/Rolling news
·周大新、謝赫訪談錄:文學翻譯是譯者與作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的中國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漢學家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的探尋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譯家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沿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名女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意大利漢學家畢羅—— “我對漢字和中國
·浦安迪:透過評注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
·三位知名外國漢學家:中國取得的成就并非
·德國漢學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看世界抗
·劍橋大學漢學研究的見證人——訪英國著名
·從晏子到麥家,英國漢學家米歐敏如此 “
·宇文所安:必須質問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國
·阿爾巴尼亞著名漢學家伊利亞茲·斯巴修—
·意大利漢學家史華羅“明清情感研究”工作
·馬達羅:與中國的一世情緣
·周大新、謝赫訪談錄:文學翻譯是譯者與作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的中國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漢學家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的探尋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譯家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沿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名女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意大利漢學家畢羅—— “我對漢字和中國
·浦安迪:透過評注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
·三位知名外國漢學家:中國取得的成就并非
·德國漢學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看世界抗
·劍橋大學漢學研究的見證人——訪英國著名
·從晏子到麥家,英國漢學家米歐敏如此 “
·宇文所安:必須質問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國
·阿爾巴尼亞著名漢學家伊利亞茲·斯巴修—
·意大利漢學家史華羅“明清情感研究”工作
·馬達羅:與中國的一世情緣
學者訪談/Interview 更多>>
-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
-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近期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與翁鴻鳴進行了一次線上對話。聚焦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翁鴻鳴分享他的創作與翻譯經歷,介紹...
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早年畢業于墨爾本大學,后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澳大利亞國立...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