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漢學家畢羅—— “我對漢字和中國文化一
如果只聞其聲,人們可能意識不到畢羅是外國人,他的普通話標準流暢,還夾雜著些許兒話音。他的名字“畢羅”則取自《莊子》,《莊子·天下》中有言:“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弊阋娝麑?/p>
浦安迪:透過評注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國紐約,197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F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和比較文學系榮休教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東亞系教授。浦安迪通曉十幾種語言,尤其
三位知名外國漢學家:中國取得的成就并非偶然
相比于多數外國人,漢學家對新中國成立70年后的巨大發展有著更敏銳的觀察與更深刻的體會——他們熟悉中國的語言與文化,數十年來專注于中國問題研究,時刻關注中國的變化;他們早早來
德國漢學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看世界抗疫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已經提出了這種雙贏的思想。從農耕社會來看,其中包含著一種成功的邏輯:如果一方邀請另一方進行農業合作,那么每個參加者都應該根據自己付出的勞動獲得一份應得的
劍橋大學漢學研究的見證人——訪英國著名漢學
魯惟一(MichaelLoewe,1922—),英國著名漢學家、秦漢史專家、劍橋大學榮休教授。他先后就讀于劍橋珀斯中學、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1951年因其出色的中國漢代史研究而獲
從晏子到麥家,英國漢學家米歐敏如此 “解密”
米歐敏(Olivia Anna Rovsing Milburn,1976— ),英國漢學家、翻譯家、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漢語教授。她先后就讀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分別獲得漢語專業學士、碩
宇文所安:必須質問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國際漢
當前最著名的前現代文學研究學者宇文所安,現任哈佛大學James Bryant Conant大學講座教授,歷經四十多年的教職,于2018年暑假榮退
阿爾巴尼亞著名漢學家伊利亞茲·斯巴修——“了
阿爾巴尼亞著名漢學家伊利亞茲·斯巴修是在地拉那的阿爾巴尼亞—中國文化協會,老先生謙和善談、儒雅大方。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斯巴修先生就與中國結緣。近50年來,他始終與中國保持著密
馬達羅:與中國的一世情緣
馬達羅的“中國情緣”在他幼年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用馬達羅女兒的話說,“他上輩子一定是一個中國人”。馬達羅今年已經71歲,回顧他半個多世紀來與中國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的人生,他似乎總有講述不完的話題。
-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
-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近期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與翁鴻鳴進行了一次線上對話。聚焦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翁鴻鳴分享他的創作與翻譯經歷,介紹...
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早年畢業于墨爾本大學,后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澳大利亞國立...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