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漢學家心中下一個中國諾獎作家?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程卓 劉洋)莫言之后,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除了中國人,其實一些愛好中國文學的國際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人選。
“第三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16個國家的30位知名漢學家、翻譯家就如何解讀中國故事展開研討。采訪中,他們也“提名”了自己心中的下一個中國諾獎作家候選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劉震云是其中大熱人選之一。漢學家們對他作品的評價包括:“充滿幽默”、“對人和社會有深入觀察和描寫”、“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學性和文學性”等。很多外國漢學家極力推薦劉震云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
此外,閻連科、賈平凹和余華,也都獲得“評委”賞識。漢學家們認為,閻連科的作品“表現手法與眾不同、修辭像詩歌一樣美麗”;賈平凹“文學功力深厚、文字漂亮”;余華的作品包含著“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還一些專家也表示喜歡畢飛宇、韓少功、阿來等中國作家。
以下是部分漢學家采訪實錄:
——林?。ê商m),中國文學翻譯、博士,曾獲2012年荷蘭文學基金會翻譯獎。譯作包括《圍城》(錢鐘書)、《馬橋詞典》(韓少功)、《孽子》(白先勇)及魯迅、沈從文等人的中短篇和散文等。
“我個人很喜歡史鐵生,他的作品讓人感到‘另類’,同時對人的心理描寫很細致。說到諾貝爾獎,我認為很多人都有機會,我認為韓少功也很好,他的《馬橋詞典》以詞典形式寫作很新鮮,同時又融合了小說和散文體裁的寫作方式,既講故事又有作者的思考,這一點很像西方的昆德拉,我認為這樣的探索很有意思,可能也是西方讀者比較感興趣的?!?
——金泰成(韓國),韓國漢聲文化研究所代表、文學博士,曾任梨花女子大學翻譯研究所講師。譯作包括《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無雨之城》(鐵凝)、《我叫劉躍進》(劉震云)、《為人民服務》(閻連科)等。
“我認為畢飛宇、閻連科、劉震云等人有機會。劉震云的作品充滿幽默,又包含中國式的邏輯。閻連科有時會用一些很極端的表現手法,與眾不同,同時他的修辭又像詩歌一樣美麗。我還看過一些畢飛宇的短篇,我認為他的作品很有想象力、很有智慧,文字洗練,我非常喜歡他的《青衣》。我也很關注中國‘70后’作家,他們的很多作品反映了中國社會變化最快的一段時期?!?
——羅流沙(俄羅斯),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東方系副教授。譯作包括《我這一輩子》(老舍)、《黑氏》(賈平凹)、《彩虹》(畢飛宇)等。
“很難說中國下一個諾貝爾獎會在何時出現,但我認為中國包括王蒙、賈平凹、余華等很多人都是世界一流的作家,我也一向非常喜歡莫言。他們的作品都體現了人文精神和對人生、人性的思考,他們的思考和寫作方式與我們國家的作家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林雅翎(法國),法國當代漢學家、翻譯家。譯作包括《紅高粱家族》(莫言)、《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馮唐)、《受活》(閻連科)、《花腔》(李洱)等。
“我對中國很多作家不太了解,但我很喜歡閻連科,我對他的作品比較熟悉,他的故事都是關于中國的,同時也有所有人類都能理解的情感?!?
——莉婭娜(墨西哥),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員。譯作包括:《我不是潘金蓮》(劉震云)、《堅硬的稀粥》(王蒙)、《茶館》(老舍)、《傾城之戀》(張愛玲)等。
“我認為是劉震云!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寫得真是太好了!他對人、對社會、對中國有很深入的觀察和描寫?!?
——桑稟華(美國),美國史密斯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副教授。譯作包括《狗日的糧食》(劉恒)、《春暖時節》(茹志鵑)及部分《道德經》和古代詩詞。
“劉震云是我心目中的一個候選人,他的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學性和文學性,我認為很能吸引讀者。賈平凹我也非常喜歡,他的文學功力很深,文字很漂亮,但他作品中最精彩的文字很難翻譯出來,恐怕會影響外國讀者對他的欣賞。此外余華和李洱也很不錯?!?
——穆赫森·賽義德·法爾加尼(埃及),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外語學院中文系教師。譯作包括《論語》、《道德經》、《戰國策》等。
“我認為巴金沒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很遺憾的?!?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
-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和油畫藝術家。早年曾就讀于蒙特利爾大學,獲文字學與語言學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攝影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便致力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