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外譯”座談會成功召開
來源:北京語言大學 作者:王立倩 時間:2021-10-16 08:58
10月15日下午,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北京語言大學、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主辦,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國際交流部承辦的“儒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外譯”座談會在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順利舉辦。



翻譯等于背叛
來自土耳其的王成明認為,我們必須承認翻譯的前提是背叛。翻譯會受到譯者的價值取向、個人信仰等因素的影響,沒有絕對客觀的翻譯。所以導致同一個讀者在閱讀同一本中國抽象作品的不同譯本,會出現新的理解,甚至會推翻之前的認識的情況。中國能接受世界,世界也需要接受中國,譯者在翻譯時需要對中國的抽象概念做好標注,盡可能做到客觀清晰。

比翻譯經典更重要的是解釋經典
來自突尼斯的瓦利德和來自烏克蘭的克秀莎認為,在翻譯中國經典時,需要明確作品的受眾群面。中國經典對于研究中國的漢學家和專家來說,相對更容易接受一點。而在面對普通非高知受眾時,我們更應該注重翻譯中國學者所著的相關經典解讀的著作。


外譯作品不應失去其本身的文化意義
來自埃及的穆成功認為,在埃及《論語》等經典著作的譯本中,出現了很多文化和哲學性因素的丟失,會失去很多文化意義。因此我們在中國經典作品外譯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外國文化和外國環境的問題,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國文化的因素。

翻譯中國不僅是借助語言,更是要借助經驗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國家工程負責人徐寶鋒提出海外翻譯中國的三個關鍵詞:DISCOVER CHINA,UNDERSTAND CHINA,EXPRESS CHINA。中國不是一種語言,中國是一種文明,翻譯中國不是借助語言,是借助于翻譯家關于中國的豐富經驗。大家應當在了解中國的基礎上,去理解中國。在理解中國的基礎上,去講述中國。

哲學的翻譯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中國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溫海明教授認為,中國經典當中的抽象概念翻譯問題是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外譯的時需考慮的最核心的問題。中國傳統經典核心概念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張力,不同的抽象概念在不同的語言環境當中會有不同的變化內涵和外延邊界,哲學的翻譯既是在做詮釋又是在做新的創造。

用“譯寫”代替“翻譯”
山東省翻譯協會秘書長姜迪認為,翻譯是一種工具,它不產生思想,只是兩種思想的搬運工。作品外譯的本地化過程還需要譯者在對作品進行充分理解后,用本土化語言進行再創作。中國的唐詩宋詞這些經典,很多都是不可譯的,我們在傳播時,應注意傳播的是詞句背后的文化和思想,而不是某個具體的句子。

中國經典的外譯需要雙方合作
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教授、韓國安東大學原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潘麗麗認為,在經典外譯的過程中,如何把作品中正確的原文理解透并準確地表達出去,需要譯者和原語國家的專家一起學習和研討,需要雙方譯者都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做儒學經典外譯必須合作,必須經過非常多的校審,必須和原語國家的專家學者一起合作。

翻譯既是孤獨的工作,又是需要交流的工作
濟南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祁偉認為,翻譯是個孤獨的工作。但是同時也是一個特別需要交流的工作。本次研習營活動的意義也在于此。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任何一個譯者永遠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都會遇到新的問題?,F在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借助工具來查找信息,也可以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解決我們翻譯工作時遇見的問題。

滾動新聞/Rolling news
·“漢學與人類文明”高端論壇暨漢學學科論
·《九成宮醴泉銘》出版
·牛津大學瓦德漢學院院長肯·麥克唐納德來
·烏克蘭基輔格里琴科大學成立烏首家漢學中
·海外漢學界的揚州研究
·紀念翻譯家江楓先生活動在京舉行
·中阿青年漢學論壇在成都舉行
·“漢學研究大系”專家咨詢會在北京語言大
·龍安志《尋找中國》系列圖書啟動儀式成功
·漢學||英國漢學界的“玄奘”
·林?。骸爸袊膶W在其他國家反響比較平淡
·“早期中國的書寫:在文本內外”國際論壇
·黃卓越主編《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陸續出
·首屆中尼文化發展翻譯與出版論壇在加德滿
·“中拉思想文化經典互譯工程”評審結果公
·關注學術的新趨勢:早期中國的書寫
·歐洲著名故事《櫻桃山公羊案》中文繪本出
·首次環球智利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2019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獎者座談會在京
·聽國際漢學家“云端”講述北京故事
·“漢學與人類文明”高端論壇暨漢學學科論
·《九成宮醴泉銘》出版
·牛津大學瓦德漢學院院長肯·麥克唐納德來
·烏克蘭基輔格里琴科大學成立烏首家漢學中
·海外漢學界的揚州研究
·紀念翻譯家江楓先生活動在京舉行
·中阿青年漢學論壇在成都舉行
·“漢學研究大系”專家咨詢會在北京語言大
·龍安志《尋找中國》系列圖書啟動儀式成功
·漢學||英國漢學界的“玄奘”
·林?。骸爸袊膶W在其他國家反響比較平淡
·“早期中國的書寫:在文本內外”國際論壇
·黃卓越主編《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陸續出
·首屆中尼文化發展翻譯與出版論壇在加德滿
·“中拉思想文化經典互譯工程”評審結果公
·關注學術的新趨勢:早期中國的書寫
·歐洲著名故事《櫻桃山公羊案》中文繪本出
·首次環球智利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2019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獎者座談會在京
·聽國際漢學家“云端”講述北京故事
學者訪談/Interview 更多>>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
-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和油畫藝術家。早年曾就讀于蒙特利爾大學,獲文字學與語言學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攝影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便致力于漢...